品牌故事

計算思維學院:起心動念

「在人工智慧時代,程式化的、重複性的、僅靠記憶與練習就可以掌握的技能,將是最沒有價值的技能,幾乎一定可以由機器完成。反之,那些最能體現人的綜合素質的技能,例如,人對複雜系統的綜合分析與決策能力,人對藝術和文化的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,人由生活經驗及文化薰陶所產生的直覺和常識,還有基於人自身的情感(如愛、恨、熱情、冷漠等)與他人互動的能力……,這些是人工智慧時代最有價值、最值得培養與學習的技能。而且,在這些技能中,大多數都是因人而異,需要「訂製化」教育或培養,不可能從傳統的「批量」教育中獲取。」[1]

我相信教育的力量,也是均一教育平台的長期支持者。但是,在人工智慧時代,我也相信「學習」這件事情將會有重大的轉變。未來的學習將會是興趣導向、實務驅動、以及人機協作的。 興趣導向:不像我們這一代,可以在沒有目的及動機的狀態下,傻傻地埋頭苦幹,唸完高中或大學。在可見的未來,你很難強迫某人(你的下一代或你自己)去學習他/她沒有興趣的東西。同時,每個人的興趣將會非常獨特、廣泛且多元,難以用一個學門的領域知識概括。新時代的學習者需要的,不是某個科系的一整套知識體系或課程地圖,而是許多獨立 (self-contained) 且分散的主題式課程。沒有必要為了喝牛奶而養一頭牛。

實務驅動:理論很重要,也是一切應用的基礎,但醉心於鑽研理論的人畢竟是少數;如果不知道該怎麼用於解決實務問題,你學習知識的動機將大大降低。教學是一門專業,也需要練習,但除了教學經驗外,如果課程是由真正面對過問題的從業者講授,並且採用從做中學 (learning by doing) 的教學方式,對你的幫助將遠遠大於紙上談兵。

人機協作:不再是「讓」機器學習,而是「向」機器學習。有了 AlphaGo 之後就不用學圍棋了嗎?圍棋訓練的是你個人的策略能力與專注力,有了 AI 之後,反倒能幫助你走出過往規則的桎梏,幫助創新;有了 GitHub Copilot 之後,軟體工程師就失業了嗎?身為從業人員,此類工具對我的意義更多是賦能而非威脅 [2];有了 ChatGPT 以後,就不用再自己寫文案或作業了嗎?剛好相反,ChatGPT 會成為作品品質的最低標準:你交出來的東西只會比 ChatGPT 好,不可能比它還差。 知識工作者的新時代已然到來,計算思維學院希望能在新時代中與你同行,助你一臂之力。

[1] 李開復、王詠剛 (2017),《人工智慧來了》,天下文化 [2] 為什麼是賦能?因為以前你需要詢問或閱讀資深工程師的程式碼來學習,現在可以透過 AI 快速獲得相關建議,但 AI 產出的結果還是需要自己去判斷與融會貫通;為什麼不是威脅?因為軟體工程不是面試解題,也不是一個人自幹出一套軟體拿出去賣,商業世界的軟體開發情境,遠比單純敲程式碼複雜得多。